| 无障碍浏览 | 繁體版 | 网站地图
区委 | 区人大 | 区政府 | 区政协
您的位置: 首页 >党务公开>业务工作>详细内容

当前基层家庭农场发展面临三大现实难题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4-08-08 00:00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   近年来,为发展现代农业、促进农民增产增收,中央连续多年下发了一号文件提出新的要求,2013年又首次提出了发展“家庭农场”的理念,各地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题。结合常德市鼎城区的客观实际,基层发展“家庭农场”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。

   1、二三产业反哺能力不够,失地农民保障乏力。相比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,中西部内陆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不高,新增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,后续保障不足。以常德市鼎城区为例,2013年,该区一二三产业结构比22%36%42%,二三产业产值和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8%,同年全国一、二、三产业结构比10%43.9%46.1%,二三产业产值和占全国生产总值的90%,鼎城区较全国二三产业产值和占总产值的比重低12个百分点,二三产业所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,二三产业反哺农业的能力较弱;该区现有农业人口72万多人,农村劳动力36万多人,农村转移就业14万多人,仅占到总人数的39%,而发展“家庭农场”将意味着又有一大批人离开土地寻求新的就业岗位,就业需求加大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,使地方政府背负较大压力。

   2、惠农补贴滋生小富即安,土地流转阻力较大。国家实施强农惠农政策以来,惠农补贴给农民带来了实惠,以鼎城区较偏远、山林面积较多的逆江坪乡为例,2013年仅统计的12项生产性补贴金额就达337.95万元,辖区内共有劳动力6250人(不含外出务工人员),人均每年至少收入各类补贴资金540.72元,而且逐年提高。口袋里的实惠让农民滋生小富即安的心理,也进一步坚定了“有地就是主人”的观念,甚至有些空巢家庭,家中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,也宁可让土地荒芜也不愿流转土地,致使出现“占地而不耕地,有心耕地却无地可耕”的局面。

   3、劳力地力耕地面积剧减,农业生产难以为继。首先,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,村庄空心化、务农人员老龄化有碍农业生产。以鼎城区逆江坪乡为例,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该镇共有12308人,辖区内共有劳动力6250人,且80%50岁以上群体,外出务工使农村流失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。现如今80后、90后不愿务农不会种田的现象让农业发展后继无人的担忧时常出现。其次,环境变化和掠夺式生产方式导致土地越发贫瘠不利于农业长久发展。近年来,农民掠夺式生产使土壤耕作层越来越薄,土壤的团粒结构和通透性被破坏,加之药害导致地力下降,土壤酸碱化严重。截止2002年,全国4200 万公顷坡耕地和666.67 万公顷风蚀耕地,平均每年要流失30150/公顷,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使耕地肥力降低,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及其它限制因素,使中国60%以上的耕地质量相对较差。再次,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成为阻碍农业长远发展的瓶颈。据国家国土资源部资料显示:城市化进程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占用大量耕地,1996 年至2003年间中国耕地面积已由1.3亿公顷减到1.23 亿公顷,减少了700 万公顷,比个海南省的耕地面积还要多,而且减少的多是城郊村旁的优质耕地。

   为此,建议:一是切忌一哄而上,宜分阶段发展。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的选择1-2个省份推行“家庭农场”试点工作,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,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,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推开。各地方政府在大力发展第二、三产业,改善一二三产业产值配比和增加就业岗位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根据地方实际,扶植城郊或经济基础、规模农业发展比较好的乡镇适时发展“家庭农场”。二是改革粮补政策,完善后续保障。在加速土地流转发展“家庭农场”,落实土地流转补贴、征地补偿办法的基础上,改革粮补直补普惠机制,将“蛋糕”划为三块,第一部分按计划产能给予“家庭农场”和种粮大户生产补助、奖励基金;第二部分结合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大的现状,大幅提高农民新农合和新农保标准,真正让农村失地的老年人做到老有所养,老有所依,老有所托;第三部分建立失地农民失业保障基金,在农村失地劳动力未能找到合适就业岗位时,保障其基本生活。三是组建专业平台,培育新型农民。区县整合农业、农机、畜牧、林业等部门力量,以乡镇为单位,集中农技站、畜牧站、林业站等专业技术人才,建立农业技术合作社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发展专门平台。通过远程教育、知识讲座、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,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新型实用人才,重点培育一批8090后知识型、技术型农民。针对农产品有价无市及进场难的问题,各级政府加快推进农产品零售市场、冷链物流体系、新型流通业态、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、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、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等建设,切实降低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入场费,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、连锁分销、农民网店等,促进农产品的流通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